农民丰收节将至,记者采访了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鸦窝村的总支书记陈军,这些天,他忙得脚不沾地,趁着这个农民的节日,他筹划着要让鸦窝村村民节日更加快乐,吸引城里的游客下乡看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面貌……
回顾以往,陈军介绍说,他早年经商,是当地人眼中的“成功人士”。但是,一人成功算不得成功——他自己如是说,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,造福一方才是真的成功。为此,他毅然放弃经商,将个人命运同乡村的发展紧紧拴在一起。
安居方能乐业,2015年,在陈军的细心谋划和辛勤奔忙之下,鸦窝村引入项目资金3700万元,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水库移民项目,建成了转山新村移民安置小区。新村设置雨污分流下水管道,新建枫杨路、枫杨湖、景观亭,安装路灯、覆盖绿化,将农民住宅区和社区文体广场连成一体。
每到傍晚,鸦窝村就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,散步休闲的、跳广场舞的、看剧听说书的、嬉闹聊天的……朴实热络的喧嚣汇成美好生活的乡村交响乐。
陈军是致富能人,也是文化能人。他不想家乡鸦窝村建设得“千人一面”,不仅当地农民自己要住得舒服,还要有记得住乡愁的诗意,进而华丽变身为吸引游客的乡村旅游目的地。于是,鸦窝村以农民文化旅游乐园的面貌铺开了蓝图。
陈军回忆说,党的十九大精神如阵阵清流浸润着这一方热土,给他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。2018年,村里将三个功能室改建成210平方米的农民电影院,购置配备了14张八仙桌,56条长凳,120英寸播放投影机一套,环绕立体声功放一套,可变换幕墙3套,可同时容纳200名观众。每个周五、周六、周日下午义务为群众播放故事片、庐剧、黄梅戏等地方戏,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。
2019年,由陈军牵头,投入800万元打造的乡村民俗记忆馆开始运营,以春耕、夏种、秋收、冬藏、红色文化、匠人之心为主题,结合声光电技术,将鸦窝村的历史向游人娓娓诉说,成为皖东地区体量最大、实物最全的一处农耕展览场馆,年接待游客达到30000人次。
同步建成的还有村入口处的三面LED多媒体高炮广告,投入项目资金80万元,是皖东地区唯一一处有声有色的宣传媒介,不仅成为鸦窝村对外宣传地域文化的靓丽窗口,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作为文化能人,陈军想得更深远,不能仅仅让村民单纯被动接受文化,还要把文化种入农民心田,让他们走到舞台中央,成为文化主人翁。数年来,陈军挖掘乡贤能人数十人,组织编纂人文典故20多篇,亲手组建了一支32人的文艺演出队伍,每逢传统佳节义务为乡亲们演出,活跃在江淮大地。
陈军的得意之笔,是以创新思维模式,创办了“小伍说书”和“学文大鼓”两个栏目,定期为群众义演,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路线、方针政策和皖东地区的人文典故。村级文化管理员伍健,每周五晚开展一次“小伍说书”,讲述当地好人故事、名人故事、民间传说、保健知识、童话故事,寓教于乐,带动引导群众向美向善。宣讲人使用群众语言,增加鲜活实例,穿插双向互动,以小见大,以点带面,开展“上连天线、下接地气”理论宣讲活动,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。“小伍说书”创办以来,共开课50余场,参与群众达2000余人次。75岁的民间老艺人刘学文,编排演出安徽大鼓、庐剧等节目,多次参加市、区文艺演出并获奖,利用业余时间为群众免费演出,定期到鸦窝村说唱大鼓。
如今,“农民电影院”“小伍说书”“学文大鼓”已然成为鸦窝村的三张闪亮的“文化名片”。
2020年,鸦窝村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,新增三个项目,分别是一期43套民宿、农副产品超市和滁州城区商铺,为服务脱贫攻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问及今后的谋划,陈军沉思之后说,以文化旅游赋能新农村,“不仅要建设好,还得管护好、发展好,群众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。”
(鸦窝村供图)